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及现任大学主管人员简介

当前位置:看文网 > 知识百科 > 组织百科 > 发布时间:2023-09-18 08:58 来源:未知 点击: 手机阅读
    学校简介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Shenzhen),简称“港中大(深圳)(CUHK-Shenzhen)”,是一所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按照《中外合作办学条例》设立,传承香港中文大学办学理念和学术体系的大学,为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高校。
香港中文大学
    2012年9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正式批准筹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2014年3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同意批准设立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据2023年6月学校官网数据,学校校园占地面积约100万平米,设有6个学院以及1个研究生院,开设25个本科专业,22个授课型研究生专业,17个研究型研究生专业;共有逸夫书院、学勤书院、思廷书院、祥波书院及道扬书院五所书院。截至2023年2月,学校已面向全球招聘引进了520余名国际优秀学者和研究人员,其中包括诺贝尔奖得主5名,图灵奖得主2名,菲尔兹奖1名,各国院士近30名。
 
    主管人员
 
    校长:徐扬生
 
    徐扬生,男,1958年4月7日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市,中国空间机器人与智能控制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香港工程科学院院士 ,香港中文大学自动化与计算机辅助工程学讲座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
 
    1982年获得浙江大学学士学位;1984年获得浙江大学硕士学位;1989年获得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士学位后担任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计算机学院机器人研究所研究员;1997年赴香港中文大学任教,并担任机械与自动化工程学系系主任;2006年担任中国科学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先进集成技术研究所所长;200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1年担任香港中文大学副校长;2013年担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首任校长 ;2016年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将国际永久编号第59425号小行星命名为“徐扬生星” ;2021年当选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 。
 
    徐扬生长期从事机器人与智能控制系统研究,在空间机器人的设计、控制及动力学研究,以及无重力地面试验设施的研制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副校长:罗智泉
 
    罗智泉,1963年11月出生于江西省南昌市,大数据分析与应用科学家,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副校长、校长讲座教授,深圳市大数据研究院院长 。
 
    1984年从北京大学数学系毕业,之后赴美攻读博士;1989年获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1998年成为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终身教授;2000年至2003年担任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主任以及加拿大国家科研讲席教授;2003年至2014年担任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终身教授以及ADC讲席教授;2014年当选为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同年被聘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副校长;2016年兼任深圳市大数据研究院院长;2018年兼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腾讯AILab机器智能联合实验室主任 ;2020年兼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深圳市大数据研究院—华为未来网络系统优化创新实验室主任 ;202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
 
    研究主要集中在优化理论、算法设计以及其在信息科学中的应用。
 
    副校长:朱世平
 
    朱世平,1959年出生于浙江丽水,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讲座教授、副校长,深圳先进高分子材料研究院院长。
 
    1982年从浙江大学化工系毕业并留校工作 ;1991年获得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博士学位;1994年在麦克马斯特大学化工系和材料系任教 [1] ;2001年入选“加拿大科研讲座教授”;2009年至2014年担任麦克马斯特大学化工系主任;2010年当选为加拿大工程院院士;2014年当选为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2017年入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担任讲座教授、副校长、深圳先进高分子材料研究院院长;2020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长期致力于高分子材料工程科学的研究,专长聚合反应工程,在溶液法茂金属烯烃聚合、可控自由基聚合、高端聚合物产品开发、聚合动力学建模及工业过程数字化、智能高分子材料创新等领域做出了原创性贡献,现已培养硕士、博士、博士后150多名,并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0多篇,引用1.8万余次,H指数77。
 
    副校长:阮健骢
 
    阮健骢,男,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系,获社会学学士学位。1979年,于香港理工学院获管理学文凭。后于1982年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参加高等教育管理课程。
 
    具备超过三十年的公共行政管理经验,尤其是在人事管理方面更是经验丰富。他于1982年加入香港中文大学人事处,2012年署理人事处处长。曾在香港中文大学的众多委员会中担任委员或身兼要职。
 
    协理副校长兼科研处处长:李学金
 
    李学金,男,1966年5月出生,黑龙江人。天津大学物理电子学博士,深圳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千百十”人才省级培养对象,香港科技大学访问学者。深圳市传感器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深圳光纤传感网工程技术实验室主任。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协理副校长兼科研处处长。
 
    长期从事光纤传感器和非线性光学方面的研究工作,在Optics Letters, Optics Express, Applied Physics B, Applied Optics, IEEE Sensors Journal, Plasmonics等杂志发表论文100余篇,主编出版教材1部;申请和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20余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博士学科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广东省省部产学研合作项目等项目20余项。在光子晶体光纤传感器研究方面,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 其科研成果获得深圳市科技创新奖(第一完成人),广东省科学技术“三等奖”(第一完成人)等若干项。以及获得“深圳市优秀教师”、“深圳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和“深圳市职称评审工作先进个人”、“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工作先进工作者”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协理副校长:蔡小强
 
    蔡小强,国际系统与控制科学院院士,香港工程师学会会士,亚太人工智能学会会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协理副校长、校长讲席教授。
 
    1988年获清华大学博士学位;1989年至1991年在英国剑桥大学及贝尔法斯特女皇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1991年至1993年受聘任教于西澳大利亚大学;1993年应聘加入香港中文大学系统工程及工程管理学系;1996年至2003年担任香港中文大学系统工程与工程管理学系的系主任;2000年起担任香港中文大学系统工程及工程管理学系教授;2009年至2012年担任香港中文大学研究生学部主任;2010年至2014年担任香港中文大学和声书院首任通识教育主任;2014年至2017年担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工学院院长;2016年起担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协理副校长 ;2018年3月当选国际系统与控制科学院院士;2022年4月当选为亚太人工智能学会会士。
 
    研究主要集中在工业与系统工程、运筹学、供应链与物流管理等领域。
 
    协理副校长:王丛
 
    王丛,男,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副院长、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经管学院教授,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高层管理教育项目课程。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协理副校长。
 
    2007年获得美国范德堡大学金融学博士学位,此前分别于2002年获得南洋理工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和1999年获得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学士学位。在加入深高金之前,王教授是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金融学教授,也曾在香港中文大学金融系任副教授并获终身教职。
 
    王丛是兼并收购、公司治理和股权激励方面的专家。研究成果见诸于《金融学杂志》、《金融研究评论》、《会计与经济学杂志》、《金融与定量分析杂志》、《银行业与金融杂志》等世界顶尖金融会计期刊。他有两篇论文分别被评为2007年和2009年发表在《金融学杂志》上的十大被引用次数最多的文章之一。另一篇论文获得了2015 Emerald卓越引文奖。他曾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给MBA、EMBA、金融MBA、高层经理人培训等项目授课并深受学生欢迎。王教授多次接受知名媒体的采访,包括凤凰卫视、华尔街日报、福布斯杂志、中央电视台、中国日报、新浪财经等。他也是第一财经的常驻嘉宾。
 
    协理副校长:黄建伟
 
    黄建伟,现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工学院副院长,校长讲席教授。 曾任香港中文大学信息工程学系教授兼网路通讯和经济学实验室主任 。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协理副校长。黄建伟教授获电机及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颁授2016年度院士荣衔,并于2016和2017年两次被评为科睿唯安计算机科学领域全球高被引科学家。
 
    长期专注于网络通信、网络经济学和群体智能交叉领域的开创性研究,已发表7部学术专著和 320 余篇国际一流期刊和会议论文,谷歌学术引用15000 余次,H-index为 62。他11次获得国际最佳论文奖,包括2011年IEEE马可尼无线通信论文奖。
 
    现任IEEE Koji Kobayashi 计算机与通信奖评奖委员会成员,曾任IEEE Open Journal of the Communications Society副主编,IEEE通信学会认知网络专委会主席和多媒体通信专委员会主席,并获得2015年IEEE通信学会多媒体通信专委员会杰出服务奖和2010年IEEE GLBOECOM卓越服务奖。

上一篇:香港大学及校主管人员简介

下一篇:没有了

热门话题

综合推荐文章

综合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