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楼拜《包法利夫人》:细节描写的作用性,小说中的生态审美

当前位置:看文网 > 文化阅读 > 外国文化 > 发布时间:2023-09-26 09:10 来源:未知 点击: 手机阅读
    福楼拜在《包法利夫人》中设置了“盲人”这一独特意象,通过其命运暗示和探讨了人类追求自由时的困境,折射出作者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小说中,盲人是埃马内尔的导师,他原本拥有视觉,但后因追求自由而自愿选择失明。他渴望摆脱外在世界的束缚,通过内心的独立来获得“自由”。这种极端的做法反映了盲人对自由的执着追求。
福楼拜《包法利夫人》
    然而,他的自我放逐却无法真正给他带来自由。盲人依旧受制于物质环境,也无法逃脱内心对他人的依恋。这暗示人的自由无法简单通过自我隔绝获得,人的存由依赖他人与社会。
 
    埃马内尔见证了盲人最终痛苦的结局,让他认识到彻底自由的幻想是不现实的。只有合理利用社会资源、发挥自身能动性,人才可能获取有限的自由。
 
    福楼拜似乎通过“盲人”的悲剧命运,批判了激进个人主义,主张人只有承担起社会责任,才能在现实的束缚中追求相对自由。这折射出福楼拜对人性与社会的深入思考,以及对人生真谛的探索。“盲人”形象成为解读《包法利夫人》主题的一个关键。
 
    《包法利夫人》中的信:情节与隐喻
 
    第一封重要的信是 Darcy 先生写给 Elizabeth 的信。在 Rosings 访客期间,Elizabeth 拒绝了 Darcy 的求婚。Darcy深受打击,但他并没有放弃。后来,他给 Elizabeth 写了一封长信,解释当时他的所作所为,包括他劝阻 Bingley 不要再追 Jane,以及他在 Wickham 和 Elizabeth 姐妹的事情上所犯的错。这封信让 Elizabeth 开始改变对 Darcy 的看法。
 
    信中 Darcy 诚恳地表达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展示了他的优点。这为两人最终走到一起埋下了伏笔。
 
    Lydia 私奔带来的信也对情节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当 Elizabeth 收到 Jane 告知 Lydia 和 Wickham 私奔的信时,Elizabeth 陷入了绝望的恐慌。
 
    她担心这一丑闻会毁了她和 Jane 姐妹的名声,使她们再也嫁不出去。正当她茫然无措时,又收到一封信,信中说 Lydia 和 Wickham 已经结婚了。Elizabeth 猜测这其中定有 Darcy 的功劳,这更加深了她对 Darcy 的好感。事后 Darcy 向 Elizabeth 透露,是他在幕后安排了这桩婚事,以挽救 Elizabeth 全家的名誉。这一举动表明他有多在乎Elizabeth。
 
    信件在揭示人物内心世界方面也起到了隐喻的作用。一封信可以传达书写者的个性、动机和情感,而不仅仅是表面上的文字信息。以 Darcy 的长信为例,信中他直白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展示了他认真负责的个性。他主动解释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表达了想要纠正错误、获得 Elizabeth 谅解的诚恳愿望。这封信成了一个窗口,让 Elizabeth 第一次真正了解到 Darcy 内心的美好。
 
    Lydia 的信也充满了隐喻。她的信中满是虚荣和戏剧性,反映了她轻佻浅薄的个性。她对自己鲁莽的逃婚行为感到洋洋自得,完全不顾家人名声受损。而当她终于结婚了,她在信里只字不提是谁帮了这个忙,表现出了无知和自私。所有这些都暴露了她的真实天性。
 
    可以说,《包法利夫人》中信件的运用可谓天衣无缝。它们不仅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更通过语言的隐喻向读者揭示了人物内心世界的光与影。它使这部小说的主题思想得到更充分的体现。
 
    对“眼睛”的颜色描写
 
    在《包法利夫人》中,福拜楼多次使用对角色眼睛颜色的描写,以此烘托人物个性和表达主题。
 
    作者通过Elizabeth“明亮的眼睛”与Darcy“温和有神的眼睛”来展现两人的机智、聪慧和内在品质。Elizabeth有一双“美丽的明眸”,外表明朗,内心聪慧,善于洞察人心。而Darcy的“温和有神的眼睛”透露出他内心的高尚与善良。两人眼神交流中蕴含的智慧火花,成就了他们之间互相吸引的基础。
 
    与此对比的是 Caroline Bingley“傲慢无礼的眼神”。她经常以“轻蔑的眼光”看人,目光中的虚伪与算计暴露了她自负、势利的本性。而她对Darcy“爱慕的眼神”也被Elizabeth尖锐地洞察,成为判断她品格的蛛丝马迹。
 
    作者也使用眼睛的颜色描写来展现人物情感。当Elizabeth态度软化时,她的“眼神中闪烁着温暖的光芒”;而Darcy在求婚遭拒后“眼中隐隐透着痛苦”。这些细节描写使人物的感情世界立体丰富。
 
    颜色的运用更成为批评社会道德的隐喻。Lydia 是“一个虚荣的小姑娘,有着一双放荡的黑眼睛”。Wickham有“易变的明眸”,外表光鲜内心狡诈。这些黑暗的眼睛象征着人心的阴暗面,警示人不可被表象迷惑。
 
    Austen更将眼睛的明暗对比作为善恶的象征。她描写故乡Meryton村庄,“这里有着乡村女孩那纯净、夹杂青草香气的明眸”。这充满生机、真诚善良的“明眸”反衬了上流社会缺乏灵魂的虚伪。
 
    综上所述,福拜楼通过对眼睛细腻的描写,增加了小说艺术感染力,使人物个性与主题思想获得更生动的呈现。这种天才的笔法展现了她对人性的洞察,也成就了《包法利夫人》的经典价值。
 
    生态伦理视域下的《包法利夫人》
 
    《包法利夫人》中的环境描写非常精致,从生态伦理学角度解读,这些描写蕴含着浓厚的生态意识和环境伦理思考。
 
    福拜楼笔下的长bourn乡村充满诗意般的自然景色。Elizabeth经常通过乡间散步来放松心情,她“越过草地,来到已经塌陷的果园边上”,“在树荫下的小路上慢悠悠地走”。这表现出她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作者以欣赏和友好的笔法描绘山川田园,体现出珍视环境的伦理情怀。
 
    人与自然的和谐互动也体现在Gardiners夫妇身上。他们居住在一个离开尘嚣“被绿树环抱的小天地里”,钓鱼、郊游等活动使他们的生活节奏与自然同步。这种生活方式体现出人与自然应平等和谐相处的理念。
 
    与美好自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Rosings状园式的建筑。Rosings之行使Elizabeth感到“疲惫和不快”,因为它完全违背了自然的和谐之道。作者以Rosings的不合环境来批评追求奢华、扭曲自然的上流社会。
 
    从环境伦理学视角,福拜楼笔下的环境与人物密切相关。善良的Bennet家姐妹都倾向于自然,暴露了假仁假义的高等阶层只将自然作为满足虚荣的工具。作者以此表达了环保理念,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福拜楼的这种生态情怀非常令人赞赏。在她笔下,大自然不是人的附属品,而应与人平等共生,互相尊重。这为当今的生态文学与环境伦理提供了积极的启示。《包法利夫人》值得后人在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问题上继续深入探讨与发扬。
 
    审美现代性
 
    第一,《包法利夫人》呈现了现代社会和人心的现实状态。作品以19世纪乡村社会为背景,反映了当时社会结构和阶级观念的变迁,展现出资产阶级价值观念对传统贵族阶级的冲击,以及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等现代意识的萌芽。这种对现实的认真描摹呈现了现代ist文学的社会批判精神。
 
    第二,该作品打破传统浪漫主义小说的陈腐套路,展现出审美风格的现代感。它摈弃传统小说对完美浪漫爱情的追求,塑造了个性复杂、犯错易怒的达西和伊丽莎白这样现实而三维的人物。通过鞭辟入里的讽刺语言,作者揭示了人物内心的复杂斗争,呈现人性光影的现代主义特质。
 
    第三,《包法利夫人》以现代独立女性意识出现。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勇于运通自我,追求自由选择,展现出个性独立的现代女性精神面貌。这对当时女性来说是稀有的现代觉醒。
 
    最后,该书对传统社会习俗和价值观念提出了解构和反思,体现出明确的反传统精神。作者反对空的传统权威,鼓励独立思考,这蕴含着现代文学明确的反传统与挑战权威的审美特征。
 
    总体看来,《包法利夫人》摆脱传统小说模式,采用现代的叙事策略,反映现代社会现实,呈现出新的审美风貌。它开创了现代小说的新途径,标志着西方现代文学兴起的重要作品,具有深刻的审美现代性。

热门话题

综合推荐文章

综合热门文章